查看原文
其他

詹勇老师为大家解读“与刑案委托人的沟通技能”

白粥 庭立方
2024-08-26



“要想辩护好,沟通定基调。”


詹勇老师是一名战斗在一线,专注于刑事案件办理的律师,目前也负责对所在团队绝大部分案件的办理进行技术指导。


詹勇老师发现,他几乎每天都在与委托人进行沟通,相比之下,会见、撰写辩护意见、开庭等工作发生的概率要小得多。


但是,在执业之初,并没有人能够系统地指导如何与委托人开展有效的沟通,也没有类似的课程。


律师与委托人如何沟通辩护策略?

如何巧妙的与委托人沟通阅卷情况?

如何与委托人确定审判节奏和预判审判结果?

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下与委托人的沟通技巧有哪些?


这些一些列的问题,詹勇老师一直在不断的总结摸索,并从大概一年前,开始系统性地思考这一问题。


在詹勇老师不断的修改和完善,三月份第一期的课程成功上线,而经历过内测阶段和公测阶段不断改进后,这次带着满满的诚意,终于和大家见面啦。


为了大家能够更好的理解詹勇老师课程的价值和核心,特别为您提炼出课程的发刊词,供大家阅读。



学习沟通技能的价值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它的价值,就是非常有利于我们办好刑事案件。办好刑事案件的首要标准是让嫌疑人和委托人满意,而这种满意可以分为对办案过程的满意和对办案结果的满意。


在刑事辩护中,让委托人对于办案结果满意是个小概率事件,相比之下,让委托人对于办案过程的满意是个更容易实现的目标。


换句话说,一般而言,只要让委托人感觉到我们对于案件既用心又专业,即使最终的处理结果不理想,委托人一般不会去投诉、不会在其他人面前对我们做出负面评价甚至要求退费。


那如何能让委托人对办案过程满意呢?有效沟通就是关键。而这一点被普遍忽视。从某种意义上,与委托人的沟通技能是办理刑事案件最“重要”的基本功。


我们仅仅掌握人际沟通的一般规则、掌握刑事实体法和刑事程序法的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结合办理刑事案件中的特殊情况,才能与委托人在办案过程中进行持续性的有效互动。


我试图为大家系统性的归纳在各种不同情境下可以运用的经验和套路,而目前所知,之前还没有律师开设过类似系统性课程。


我相信,学习这门课程,会为大家降低办理刑事案件的执业风险,提高客户满意度,也会为大家减轻办理刑事案件所带来的负面情绪。


关于会见的价值,很多律师都深有感触,那么:


关于会见课程的结构和价值点具体有什么呢?

我们该如何避免律师在办案过程中的执业风险?

青年律师该如何避免被委托人套路?

如何巧妙处理委托人的传话要求?

如何应对委托人的跟随会见?


等等这些一系列的问题,都在课程中有所解答,帮助你高效的进行沟通会见。



会见沟通的基本结构



会见沟通整体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将从一般意义上与大家分享与委托人沟通的核心方法,共有七种方法。


1、锁定沟通对象。根据我们的办案实际,我创设了“主委托人”这一概念。辩护人应当以跟主委托人沟通为主。我会跟大家分享锁定沟通对象的五大套路。


2、保证自身安全。我会跟大家分享如何应对委托人的传话要求”、如何应对委托人的“跟随会见”,以及如何应对委托人提出的调查取证要求。


3、在谈判中打好伏笔。我们与委托人的沟通实际是从谈判开始,需要在谈判中开个好头,做好谈判与后期沟通的良好衔接。我会从侦查阶段、审查起诉阶段、一审审判阶段、职务犯罪案件、不同律师的工作分工以及约定会见次数等六大特定场景,跟大家分享一些有利于减轻后期沟通压力的话术。


4、利用团队配合。在谈判性会见以后、长时间当面与委托人沟通、案件处理结果不理想等五种情况下都需要利用团队配合,我将跟大家分享其中的窍门。


5、学会积极倾听。倾听是律师与委托人有效沟通的必修课。我会结合心理学知识及刑案案件的实际特点,教大家八种方法。


6、注意职业礼仪。我会从六个维度提醒大家在办理刑事案件时如何注意言行举止。


7、及时≠随时,环境影响效果。及时沟通不等同于随时沟通,沟通节奏很重要,我会跟大家分享把握沟通节奏的七种方法,也会告诉各位如何灵活地选择沟通环境。


第二部分,主要从不同阶段的角度分享一些需要特别注意的点,分别从侦查阶段前期(也就是俗称的37天)、侦查阶段后期(批捕或者不批捕后到侦查终结这段时间)、审查起诉阶段、审判阶段(包括一审和二审)以及控告申诉案件等5个角度加以展开。


1、侦查阶段前期的沟通。我们办理的绝大部分刑事案件,委托人都会在侦查阶段聘请律师,此时的委托人一般处于高度焦虑甚至处在崩溃的边缘,沟通压力是最大的。我会从3个维度与大家分享黄金37天的沟通要领。


2、侦查阶段后期的沟通。这又分为批捕后的沟通和没有批捕后的沟通两个部分。针对批捕后的沟通,我会从5个角度分享一下我的沟通心得,重点谈一下如何面对委托人取保候审的要求以及如何跟被害人谈和解。针对不批捕后的沟通,我重点讲一下在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情况下的沟通要点。


3、审查起诉阶段的沟通。我会重点分享两个问题: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下与委托人的沟通技巧,以及如何巧妙地与委托人沟通阅卷情况。


4、审判阶段的沟通。我会重点分享两个问题:如何与委托人沟通辩护策略,以及如何与委托人解读判决结果。


5、控告申诉案件的沟通。我也是重点分享两个问题:如何在委托协议中降低沟通成本,以及如何与委托人沟通控告申诉案件的工作方式、把控工作节奏。


最后一部分,我将用一节整课也就是第13节课,对整个课程进行一个总结,为律师在实务中具体的应用和系统性方法进行概括和讲解,并针对有效沟通与会见的策略,进行一系列总结与升华。帮助每个律师打造属于自己的沟通风格,做好自己,以不变应万变。




而除了基本结构,还有三个关于会见与沟通的基础性问题需要和大家说明,可以帮助大家加深理解沟通会见,以便于在实务中对方法和技巧的掌握运用。


第一,沟通的概念、主体及对象。


在这里,我将“沟通”界定为:刑事律师与刑事案件委托人就案件办理的过程与结果进行互动的过程,有两点需要注意:


(1)沟通的内容既包括案件办理的过程,也包括案件办理的结果。对于案件办理过程的沟通更为关键,但一定是在合法合规的范畴内进行;


(2)沟通是一种互动的过程,我们要学会主动沟通。对于很多律师而言,绝大部分的沟通是被动的沟通,但我们要学会转被动为主动,只有这样才能更让委托人满意。


沟通的主体是刑事律师,但并不限于会见与出庭的律师。在团队化办案模式下,有案源律师、谈判律师、主办律师、辅办律师等等角色。上述这些人都可能成为沟通主体。


沟通的对象是委托人,但并不限于能够签署委托协议的委托人。按照刑诉法的规定,委托人包括犯罪嫌疑人本人、嫌疑人的监护人、嫌疑人的父母、丈夫或妻子、成年子女、同胞兄弟姐妹。


犯罪嫌疑人本人不是我们这门课的沟通对象,而是苏镜祥老师随后上线的会见技能线上课中沟通的对象。除此之外,其实嫌疑人的叔叔、姑姑、舅舅、姨妈、外甥等亲属也可能成为沟通的对象。


第二,沟通的目标。


沟通的目标在于:尽量让委托人满意,尽量让委托人感觉到我们对待案件的态度是用心并且专业。需要注意两点:


(1)沟通不会解决所有问题。成功的沟通并不表示彼此理解。这两句话是美国学者罗纳德B阿德勒、拉塞尔F普罗科特在《沟通的艺术(第15版)》一书中的精辟见解。英国著名作家萧伯纳也曾经说过:“沟通的问题……就是自以为达成了沟通,这是幻觉。”对于刑事案件的很多问题,我们都要做好跟委托人进行多次沟通的心理准备。


(2)让委托人感觉到我们用心并且专业中的“感觉”是关键。在没有公法检对口业务部门工作经验的情况下,想要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刑事律师,在我看来,至少需要不少于三年的时间。但是,经过对出庭技能、沟通与会见技能系统学习的基础上,完全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委托人“感觉”到你的用心和专业。而这一点,在某种意义上更为重要。也就是说,即使同行认为你还不够专业,但是你已经可以让委托人感觉你够专业。


第三,会见课程与专项技能课的异同。


在庭立方,我和苏镜祥老师一起开设了《刑事律师的沟通与会见技能》这门2天2夜的线下专项技能课。其中,我会用9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分享《刑事律师的沟通技能》这一内容。在本课程正式推出以后,我已经同步对线下课程的内容进行了相应调整。


两者的相同点是:线上课的所有内容,在线下课中均会涉及。


由于线上课的公开性和沟通技能中一部分内容的特殊性,线上课与线下课会存在一定差异,主要包括:

(1)与司法人员的沟通方法,将在线下课呈现;

(2)更多特定类型犯罪案件中与委托人的沟通方法,将在线下课呈现;

(3)刑事合规案件中与委托人的沟通方法,将在线下课呈现。


关于沟通是否是最“重要”的基本功,想必大家听完上面的内容后,心中已经有了答案,但想为大家分享的远不止这些,期待大家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更深入地去了解,共同琢磨和探讨在刑事案件中与委托人如何有效地沟通这门学问。


之前跟随詹勇老师在内测阶段学习的小伙伴们,他们对课程的感想,以及学习后对沟通会见的感悟在下方为大家提供参考哦。


内测学员评价


目前限时福利活动!

更有众多好礼赠送!

快来扫码参与吧!




作者丨白粥

排版丨长颈鹿

校对丨一棵菠菜

审核丨老斑鸠

注:本文部分配图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庭立方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